2月25日下午,笔者走进航天燎原科研事业部总体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景象,设计师们正专注地盯着电脑,或研究图纸,或分析参数,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有序的气息。
“今年有两个研究型号要批产了,我们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总体室党支部书记刘燕清指着有“作战图”功能的“批产自动化测试改进计划表”说。这是一份专门针对今年批产型号进行设备维修保养的计划表。在这份表中能够准确的看出,设备维修、改造、联调……甚至仪器使用培训、完成时间都细分到每个人头上。每个责任人不仅负责各类调试设备的运行,还要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按照计划规定,他们必在3月底完成所有设备检查和调试工作,摸清楚设备每个器件是否完好,每组参数是不是正确,每一套测试仪器是否完备。
为了确保每位设计师在关键时刻能及时补位,能操作每一台设备和仪器,总体室还针对项目需求,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培训清单,涵盖数导电台、目标模拟器、数采等13种通用设备仪器的使用技巧。培训师由经验比较丰富的设计师担任,马俊安、何小龙、李飞等人将轮流上阵,手把手传授操作经验,这种 “传帮带”传统,不仅会提升团队整体技能,也会增强凝聚力。
来到复合实验室,仪器设施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奏响了一曲新春奋斗的乐章,设计师们正在操作一台精密仪器,小心翼翼地记录着每一个数据。“这个型号即将面临竞标,实验对精度要求非常高,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了确认和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他们反复进行实验,有时一个数据测试就要花费2个小时。
“时间不等人啊,项目进度耽搁不得。”信号处理室吴副主任一边盯着大屏幕上的数据,一边感慨道。李副主任为了按时交付产品,在实验室连续奋战了几天,昨晚还干了一个通宵,今天早上才回家补觉。
“我们室68人,常年在办公的地方的最多只有三分之一,特别是今年有两个型号面临批产,春节后开工以来,在办公的地方的人就更少,他们都奔波于各实验室和外场试验场地。”吴副主任补充说道。
据了解,2025年,科研事业部承担了24个型号研制工作。为了确认和保证科研项目按时完成,型号试验队除夕前一天才从试验地返回,大年初五,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春节假期的欢乐氛围中时,他们就告别家人,又匆匆出发,奔赴新的战场。
在试验队出发的同一天,信号处理室两位骨干设计师为提前完成型号调试任务,主动结束休假,迅速从“假期模式”切换至“工作模式”,争分夺秒地开展产品调试。“虽然春节过得比较匆忙,但看到项目进展顺利,一切都值得。” 骨干设计师张老师笑着说。她的笑容中,透露出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