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的芯片行业一直因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被卡脖子的感觉确实不好过!不过在我国还有一个行业,论技术难度不比芯片行业低,论市场规模也不比芯片行业小,最关键的是全球前20名企业中,没有一家公司属于中国。这就好像参加奥运会,我们从始至终是20名开外一样,听起来是否更“悲剧”?
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篇数在2020年首次超越了美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在此之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报告中也认可了中国这一成就。根据澳洲财经见闻报道得知:中国每年在科研上所投入的经费高达5万亿元。但是在众多论文的背后,仪器设施特别是科研仪器行业如今现状如何呢?
科研是铁,仪器是钢。众所周知,仪器设施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本工具,也是物理、化学、材料、生命科学等实验科学“吃饭的家伙”。可以说,科技强国都是仪器强国,而仪器设施技术又关系到了科技强国建设。总结到这里就会发现这是多重要的一件事情,无论是在科研界还是在企业界,似乎都是“少数派”的存在。仪器一直都是为科研服务的,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一直以来主流就是发帖子、抢帽子,若选择做仪器,就极有可能为他人做了嫁衣,自己却很难发表论文,也很难取得国字头的项目资源。
举个例子来说,在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一共支持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82项,总经费达到了5.8亿元,单项经费最高达到841万元,最低也达到了412万元,平均每项经费为707万元。这类项目的支持度确实要比上面项目大的多得多,但相比于2019年NSFC高达213亿元的总支持经费,5.8亿元仅占其2.74%,这样的比例可完全被忽略。
除此之外,科技部也在2011年前后启动了“重大科学仪器设施开发”重点专项。并且从已公布了的2018年项目指南来看,其总经费也仅仅只有6亿元,实际立项的项目有53项,中央财政经费共计5.2亿元,其中单项最高为1578万元,最低为395万元,每个项目平均下来为981万元。
因此,不论是NSFC还是科技部的投入,都只能支持到很少一部分人开展仪器科学研究。并且从单项几百万元或1000多万的经济投入来看,并不是为了让科研人员将仪器做到实用化,因为这些投入,即使是引导性的,对于做出一个指标像样且有市场化潜质的仪器和设备,也基本只是杯水车薪。这样的话,科学技术人员仅仅只能用这些钱为自己的小课题组服务,做出的东西以作纺产品或毛坯居多,离产品化和商品化还有很大的距离。
政府投入的资金不多,科研界非主流,企业所关注的合作的都少之又少。例如,虽然传统的仪器仪表是一个大的行业,市场规模也有几千亿元,但做这个行业的企业都大多分布在在工业仪器仪表方面,工业4.0才是企业们的大风口。如今我国真正做科学仪器的主要有中科院旗下的几家仪器厂转制公司,如:东方科仪、沈阳科仪、中科科仪等等,以及一些具有情怀的创业企业。在多达几千家的A股上市公司中,也仅仅只有“东方中科”等极少数企业,是一个不太被媒体和资源关注到的遗漏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