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上,随着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复杂系统的设计和研发成为了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系统工程作为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方法论,能够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和技术,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MBSE作为系统工程领域的新兴技术,通过引入模型化的设计理念,能更加直观地展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升系统模块设计的精确性和效率。通过建立系统模型来更好地支持系统模块设计、分析、验证及优化,已成为当前系统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MBSE慢慢的变成了装备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探索和实践系统工程和数字化,这不仅有助于缩短产品研制周期,减少相关成本,还能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力,对于推动我们国家产业升级和实现制造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加强系统工程与数字化用于复杂工程研制的研究和应用,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和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为了展现系统工程和数字化领域的最新理念和技术进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机械工程学报》特设“系统工程与数字化”专栏。本专栏旨在汇聚业界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系统工程与数字化的理论基础、方法体系、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前景,以期推动我们国家系统工程与数字化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迈向新的高度,为复杂系统的研发与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CIO),长期致力于火箭装备金属结构制造技术探讨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在运载火箭及氢氧发动机制造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开创性成果,为我国多型火箭装备研制及批产做出重要贡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71篇,获发明专利59项。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学技术创新领军人才,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英国TWI布鲁克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型号总师,长期致力于运载火箭技术探讨研究和工程实践,全程主持了中国首个大型火箭长征五号的论证、预研和工程研制工作,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名单,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载人航天工程管理和电子信息技术专家,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天和核心舱责任总设计师。全程参与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任务,先后参加了神舟一号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设计、试验和发射任务;主持研制成功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平台“天宫一号”,突破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控制等关键技术;主持我国空间站系统模块设计和试验,完成关键技术在轨验证和在轨组装建造。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获何梁何利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学技术创新杰出奖、航天功勋奖等,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4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工程、产品数字化研制等,曾任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型号数字化副总设计师等职务。
工学博士,研究员,中国航天系统与科学工程研究院CIO。长期从事基于PLM的数字化设计与集成、制造执行系统集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等技术探讨研究及在军工装备研制中的应用。主持负责或主要参与并承担国家科技部、国防科工局国防基础科研、民用航天等各类项目累计30余项,累计发表文章60多篇,曾获得航天贡献奖、国防科技进步奖、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是做先进装配与连接、结构伤害损坏与疲劳等研究。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基金、航空科学基金、航天支撑技术基金、航天科学技术创新基金、863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
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制造工程系主任。研究方向体系工程, MBSE, 知识工程。近年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国防基础科研等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一部数字化副总师,研究员,主要研究数字化与智能化设计、制造、试验的系统性工程方法,开展了运载火箭产品三维设计定义、设计制造集成协同开发、大系统数字合练试验以及MBSE任务规划、系统模块设计、系统仿真、人工智能LLM、RAG知识库等研究。
目前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研发副总师。曾参加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等型号研制,主要研究方向是复杂系统建模、体系建模。获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专利9项,译著1部。
国家特聘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805所数字化与信息化总师。自2018年人才引进回国后,牵引全所MBSE一体化研制模式转型工作,并在火箭、卫星和探月等型号开展试点实践。长期从事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数字孪生、基于模型定义和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近五年来主持和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民用航天重点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装发预研、航天科技集团MBSE示范项目等十余个项目,经费累计8000余万元。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日产“行家风范奖”、本田“最佳合作伙伴奖”等奖项。
(1) 内容要求:论文应未在国内外刊物或会议上公开发表或宣读过。论文要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内容丰富,对同行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 格式要求:word 排版,符合《机械工程学报》中文版格式要求(参见本刊官网下载中心的中文模板和论文修改提示),研究论文篇幅 8 页以上为宜;综述论文 10 页以上为宜。
(1) 请填写授权书,与投稿文章一并打包上传(无手写体签字的授权书视为无效投稿)。
JME学院是由《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2018年创建,以关注、陪伴青年学者成长为宗旨,努力探索学术传播服务新模式。首任院长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会监事长、《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两刊主编宋天虎。
有一种合作叫做真诚,有一种发展可以无限,有一种伙伴可以互利共赢,愿我们合作起来流连忘返,发展起来前景可观。关于论文推荐、团队介绍、图书出版、学术直播、招聘信息、会议推广等,请与我们联系。
感谢关注我们!《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将努力为您打造一个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学术媒体!